close

最近在學校附近,我們意外發現美國螯蝦的蹤影,還帶了孩子們去抓,成果豐碩,也為農民盡了些力。
因為美國螯蝦是壞東西。br/>
非常的兇喔!難怪會把本土的小魚蝦都吃掉。
 
這隻母的身上有400~~500顆的卵喔!很驚人吧!

美國螯蝦
 一、前言

  近年來於北部地區農田水利設施常出現不明有害生物,專以破壞田間灌溉水道及水利設施,並間接危害水稻,造成水稻植株枯萎及根部受損等情形,經進一步追蹤調查確定為一入侵性有害動物 『美國螯蝦』(Procambarus clarkii) 中文學名為克氏岩原喇蛄。其原產地為美國西南部沼澤地,一般相信是由淡水觀賞水族業者或養殖業者引進,初步目的為觀賞兼作肉食用,但由於肉質不佳,肉小殼多,並缺乏觀賞價值,乃任意棄置河川、水塘、溝渠、稻田,造成滋生蔓延,破壞農田水利設施,甚至為害水稻。本省首次發現螯蝦記錄是在民國 69年5月於士林附近筊白筍田危害,由於該蝦對氣候環境有強烈適應性,食性雜,繁殖力強,所以美國螯蝦在本省河川、溝渠蔓延危害將是指日可待。


 二、分類地位及形態

  美國螯蝦其分類地位為節肢動物門之甲殼綱,千足目,爬形蝦類,腹腔亞目,螯蝦次目,螯蝦總科的螯蝦科。其主要分佈在北半球地區,後經人為傳播至美國西海岸、中南美洲、夏威夷、亞洲及非洲等國家均有其蹤蹟,台灣分佈於蘭陽及桃園地區之河川、小溪、池塘、溝渠、沼澤地、筊白筍田、稻田及灌溉水道均可發現其蹤蹟並危害。

  螯蝦全身紅褐色或深褐色,成蝦身長約7-8公分,體重約10-12公克,全身被覆基丁質之外殼。螯蝦外部結構為頭部與胸部互相接合,稱為頭胸部,其後方具有柄眼一對,一對短而分枝的觸鬚,一對長觸角及三對取食用複肢環繞著口器,胸部有五對行走肢,第一對行走肢特化為螯肢具有攻擊及防衛能力,其餘四對腹肢為行動功能肢。腹部末端為一扁平狀體節,其下方長有六對分枝的泳足,雄性第一對泳足特化為精子傳遞器,雌性則退化,最後一對尾足特別大與尾節排列構成尾鰭。


 三、生態危害習性

  螯蝦主要棲息於本省之河川、小溪、池塘、溝渠、沼澤地、筊白筍田、稻田及灌溉水道。螯蝦為雜食性,可取食腐植質、小魚、水草、蜉蝣、藻類、筊白筍及水稻葉片等。週年生活於上述地區,據調查其交尾普遍發生於夏秋季,雄蝦抱於雌蝦背部將精子輸送到雌蝦胸部的特殊構造裡,以達到受精作用。受精卵在雌體內,一般需經過5至8週的孵化期,孵化後幼苗稱之稚蝦,然後直接變態為成蝦。卵期會隨周圍氣候、水溫的變化影響,水溫越高卵期縮短。雌蝦會利用腹肢突出的毛狀物將卵黏附在游泳肢上,一般卵數約在四百個左右,孵化後幼體會在母體上停留一段時間後才離開母體,此為母蝦對稚蝦表現保護的親子行為。螯蝦成長過程常有脫皮現象,而脫皮後因外殼柔軟,易遭致其它蝦殘食而死,稚蝦經過九次脫皮後長成成蝦。螯蝦之柄眼懼怕強光,白天強光下則躲於洞穴內,於黃昏、清晨時外出覓食、活動及求偶交尾。其棲息習性喜在水溝裡或田埂上挖掘洞穴,常致使田埂漏水,甚至偶而嚼食週邊水稻,造成農民困擾,成為近數年來水稻有害動物之一。成蝦較易適應變遷之環境,演化成挖洞避旱之習性以適應外界環境之變化。

  由於本蝦具有挖洞習性,經常造成灌溉水道被破壞,使稻田無法保水,稻田之田埂、溝渠漏水、滲水等現象,農友不堪其擾。本省北部地區溝渠、池塘、沼澤地處處林立,尤以桃園縣為最,提供最佳棲息場所,水域中又到處充斥著垃圾、腐爛有機質,使螯蝦之食物不虞匱乏,在河域中猖獗並破壞水域生態。


 四、防治方法

  美國螯蝦普遍發生蔓延整個農田水域,如合有效防至本蝦乃當務之急。惟防治措施必須考慮環境生態平衡並避免汙染河川造成更大耗劫。防治方法:

  1、化學防治:經藥劑篩選試驗,結果顯示以 50%芬殺松乳劑稀釋1000倍防治效果最好,其次為50%賽達松乳劑稀釋1000倍、22.5%陶絲松乳劑稀釋450倍及4%培丹粒劑30kg/ha均有防治效果。

  2、生物防治:利用Aphanomyces astaci黴菌感染螯蝦引起螯蝦黑死病造成大量死亡達到防治目的。

  3、以食餌誘殺或捕捉田間水道中的稚蝦及成蝦,以達到人為的防治效果。

  4、大量捕捉誘殺以製成魚類、家畜飼料,減少螯蝦族群。

  5、放飼有益魚種取食蝦卵、稚蝦減少族群擴張。

  6、法規防治:加強進口檢疫工作,訂定相關法律條文規範,避免不肖業者引進。

延伸閱讀→水族小霸王— 在新的視窗中打開此搜尋結果 
國中組生物科第三名台北縣立江翠國民中學報告網頁,很棒喔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姜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